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邓云峰 孙博洋 济南报道
1月13日,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娃哈哈2021年发展还可以,年增长17%,给员工准备了6亿多奖金。
而就在去年12月份,娃哈哈集团在官网发布了一则人事变动新闻:宗馥莉女士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,负责日常工作,即日起生效。此举被认为是宗馥莉全面接班宗庆后的信号,这标志着娃哈哈完成了新老交替的交接班。
对于卸任总经理一职后的体验,宗庆后坦言,轻松了很多。他还表示,宗馥莉比他厉害。谈及是否要把董事长职务交给宗馥莉时,他表示:“再过段时间吧!”
据媒体报道,宗庆后曾多次肯定宗馥莉。 2021年11月,胡润研究院发布《2021胡润女企业家榜》,宗馥莉以400亿元人民币财富排名第16位。据悉,宗馥莉占娃哈哈三分之一的股份。
宗馥莉从2002年毕业后加入娃哈哈公司起已经过了18年的漫长岁月,中国的企业交接班为什么如此艰难呢?
严格说起来,真正产权意义上的权杖传承,主要发生在民营企业中,甚至说,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里。
大型股份制企业的交接班,比如格力电气朱江洪交棒董明珠、美的集团何享健任命方洪波、联想集团柳传志传位杨元庆、阿里马云推举张勇、万科集团王石禅让郁亮,等等,这样的权杖传承看起来很美好、很健康,某种程度上是企业治理成熟完善的一种反映,但因为总量较少、先决条件较多,远不是“中国式传承”的主流。
中国更多的民营企业,目前都逃不脱“父传子(女)”“母传子(女)”的交接班范式。创业的一代们大多白手起家,经历了商海浮沉,而“企二代”无论成长环境还是工作环境,和父辈们相比,都好得太多,但想交接班并不容易。
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就曾多次感叹:双汇万隆从1995年开始选择接班人,建业集团胡葆森从199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,至今,都没有最后答案。
在中国,大多数的企业是靠人来驱动,依然有许多依靠强制的手段来进行管理,而不是靠系统来驱动。老企业都是靠人的经验来支撑的,老一代给下一代交班后,下一代没有老一代那些经验,所以企业频发“突然死亡”现象。我们依靠的是人,是没有安全感的,是有变数的。
很多企业在交接班过程中陷入困境,技术的非线性发展、商业模式的跨界突破、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突变,已对传统产业构成巨大挑战,企业的存量优势几乎荡然无存。
我们常常说,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,洞悉时代变迁,热衷于各种创新性玩法,喜欢甚至擅长投资运作,是新物种、新人类,但他们缺乏甚至所没有的,一是父辈身上的吃苦耐劳、勤俭节约等品质,二是父辈长期积累的经营方式、社会资源和社会经验。尤其是后者,这几乎是在中国做企业的立身之本、活水之源。所以,智慧而成功的企业传承,一定是谦卑性的学习、长时间的磨练、全身心的投入,而非含着“金钥匙”仅靠守成就能延续不世之功。
“助长”而不“拔苗”,“呵护”而不“袒护”,这大概就是我们应持有的态度。中国人不相信“世袭”,同样,我们身边的企业权杖传承,也一定存在着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,因为,这在根本上符合“进化论”规律。
关键词:
企业
宗馥莉
交接班
传承
娃哈哈海报财经|18年历练宗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