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孔一颖 广州报道
2月17日广州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对外通报,广州16日在密接者中发现一例确诊病例,其与本轮疫情的前两名病例属同一传播链条,这意味着本轮疫情代际传播速度快,毒株传染性增加30%。
2月15日,广州本轮新冠疫情“高调”来袭,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、太古汇商场及长隆欢乐世界先后因防疫需求紧急关闭,数万人粤康码由绿转黄。
本轮疫情来自2名外地来穗人员,其活动轨迹遍布广州4个区14个重点场所。2月16日,广州1例密接者在集中隔离期间转确诊病例(轻型)。据流行病学调查研判,该病例与本轮疫情前两名病例属同一传播链条。
目前,此病例已闭环转运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,经医疗救治专家组综合临床、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,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(轻型),病情稳定。
对此,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介绍,新通报的这例阳性病例包含两个重要的流调溯源信息:一是此病例与病例1、病例2接触到检出核酸阳性的时间不到2天时间,代际传播速度很快;二是病例1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亚变体BA.2毒株。2月15日,世卫组织就在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中就指出,亚变体BA.2毒株比原始毒株BA.1的传染性增加了30%,“这在广州这次的疫情中也得到了体现”。
张周斌认为,这两个信息再次验证,24小时内的人群排查、场所管控、核酸筛查对疫情控制十分关键。
截至2月17日12时,广州累计甄别密切接触者848人、次密接者965人,均已纳入管理,并采集核酸,除15日公布的病例2和今日公布的病例为阳性外,其余结果均为阴性。
截至2月17日12时,涉及本轮疫情的天河、花都、番禺、南沙重点区域共完成核酸采样112153人,结果均为阴性。
张周斌再次从疫情防控的角度强调,除了对密接次密接隔离管控外,对“黄码”重点人群开展居家健康监测7天3次核酸检测和7天自我健康监测的重要性。张周斌认为,第1、3天的核酸检测可以将感染者尽早筛查出来,减少家庭和社会层面的传播;第7天的再次核酸检测和总计14天的健康监测组合拳,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传播风险期内的全覆盖管理。
关键词:
疫情
广州
病例
核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