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>资讯 > 滚动 > 正文

天天通讯!海报观潮丨解决“熊孩子”高铁吵闹还需多方合力

来源:大众网    2022-08-24 16:26:26

海报观察员 张静宁


(相关资料图)

关于“儿童车厢”的讨论源于近日在高铁上发生的一场争执。

一段在高铁上孩子吵闹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,视频中因为一个三四岁孩子的吵闹声音过大,同车乘客企图劝说制止,却与孩子家长发生了争吵,家长“我的孩子我管不好,我控制不了他!”“孩子在车上,没有法律限制我们不让我们喊吧,嫌吵你们做高级的去”等言论激化了此事件的网络讨论。

近几年,在高铁、飞机上、餐厅里等公共场所中,因为孩子吵闹而引发的争执时有发生,怎么面对公共场所中的“熊孩子”;每一个“熊孩子”背后是否有一个“熊家长”,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。因此,有人建议在高铁上设置“儿童车厢”解决“熊孩子”吵闹的情况。对此,我们先要厘清儿童在公共场所吵闹中的两个关键问题。

其一是,解决“熊孩子”高铁吵闹,越来越成为共识。

其实孩子吵闹的问题,并不是近几年才发生,一到五岁的儿童,由于生理发育的原因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执行力和自制力不足,比如不能在公共场所长时间保持安静,这是这一阶段孩子的共性问题。

但因孩子吵闹而引起的公共讨论好像近几年才开始愈演愈烈,究其原因,主要有两方面。一方面,公众对公共场所的需求发生了变化。想想九十年代的绿皮车厢,嘈杂的“噪音”更是不绝于耳。而当下,不同社会群体对于出行旅途中舒适、安静的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,比如有的乘客需要在路途中办公、休息,需要相对安静的空间;有的乘客需要在路途中开会、接打电话,不能接受杂乱的车厢环境。

这客观上降低了公众对于孩子吵闹的容忍度,成为因孩子吵闹而引发争执的原因之一,让这类事件变得多了起来。

另一方面,就是自媒体的发展及网络传播的高效,让这种公共场所下的争吵在网络中放大。短视频的传播更直观地呈现了“熊孩子”和其家长的放纵,随即引发网友的共情。再加上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扎堆报道,使“熊孩子”看起来越来越多。

这种“熊孩子”越来越多的现状让网络讨论开始转向如何解决,从客观上抬高了解决“熊孩子”在公共场所吵闹问题的迫切性。

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应当认识到,“儿童车厢”并非不可,但要长久地解决这一问题,更需要多方合力。

所谓的多方合力,指的是公共场所中的公众、孩子家长以及场所管理方三者。以最近高铁上发生的此次事件为例,公众之所以感到“气愤”,主要因为孩子家长的态度,家长一句“我也管不好”将自己的责任撇清,难免激化矛盾。对此家长应该意识到,在公共场所因为孩子吵闹引起其他人的不适,首先需要有安抚孩子情绪、对周遭公众致歉的姿态,这是解决公共场所“熊孩子”问题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
此外,公众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。在大多数因“熊孩子”产生的矛盾中,公众和孩子家长显然是无法完全共情的双方,由于他们不同的身份、不同的经历导致他们对孩子哭闹的问题,有不同的感受。所以也需要公众多一些冷静和理解,面对吵闹的孩子,给家长多一点安抚的时间,也给孩子多一点善意的包容。

最后,作为管理方的第三者,也应该有所作为。2021年9月30日,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发布《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要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、环境和服务,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和公共场所的管理者从客观环境入手做出调整。

其实网友关于“儿童车厢”的建议,也是从管理方入手,效仿京沪高铁、成渝高铁的“静音车厢”,通过将“熊孩子”和普通乘客隔离开来解决孩子吵闹问题,虽然不失为一种办法,但显然过于简单和理想化。除了“儿童车厢”的解决思路之外,管理方还可以为低龄儿童准备一些图书、玩具和动画片来调节孩子的情绪,还可以在此类情况发生时,请乘务员介入提醒来降低家长与乘客发生冲突的可能性,这些相比“儿童车厢”都更实用也更便捷。

应当看到,想要真正地解决儿童在公共场所吵闹的问题,管理方做出相应的举措,公众的包容和家长的自觉管理缺一不可,只有多方都做出一些让步,才能让公共空间里的秩序与人情味同在。

关键词: 公共场所 熊孩子海报观潮丨解决熊孩子

公益资讯

+更多

云阳资讯

+更多
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?天津汽车站在哪里?
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?天津汽车站在哪里?
天津汽车站在哪个区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?天津市共有几个长途汽车站?天津现在我知道有五个长途客运站,包括老天津站后广场的客运站。虽然天 [详细]